職場最值錢的是資歷和經驗,應屆生沒資格叫囂高薪?現實職場,卻被華為第二批“天才少年”入選者年薪最高201萬的刷屏新聞狠狠打了臉。
華為的“天才少年”項目是由任正非先生在2019年親自提出的,該項目薪資共分三檔,入選者最高年薪201萬,最低也有80余萬元。
啟動至今,拿到最高檔年薪的,全球只有4人。
頂級薪酬必然伴隨著頂級挑戰,據悉,華為“天才少年”的招聘標準非常嚴格,比起一般企業最多3輪的面試流程,“天才少年”則需要歷經7輪:簡歷篩選、筆試、初次面試、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每個環節都會經過嚴格的考核,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差錯,都不能走到最后。
華為項目最高檔薪資聘請的“天才少年”張霽,早在博士畢業之際,就有全球多家知名公司向他拋出橄欖枝,聘請年薪最高的甚至達到300多萬。
為什么優秀畢業生初入職場就能站在薪資的金字塔尖?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高薪聘請毫無職場經驗的應屆生?
在這群天才少年中,值得一提的是張霽的成長歷程,與其說是學霸的人生軌跡,更像是一部學渣“逆襲史”,“努力改變命運”在他身上展現地淋漓盡致。
在高中時期的張霽只是一名成績非常普通的學生,第一次高考失利后,復讀考入了三本大學—武昌理工學院,因為不滿足于現狀,他決心考研,通過刻苦的學習后,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985、211工程建設院—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生。
張霽能夠逆襲,靠的是勤奮努力和超強學習力,而這種自我學習和成長的精神,正是幾十年職場經驗遠遠不能匹敵的秘密武器。
知名企業愿意每年花費巨資引進大量高素質、強基礎并賦有超強學習力的應屆生,并不是為天才少年們過往的優異成績和無數獎項買單,而是看中了他們成績和獎項背后的超強學習力將給企業未來帶來的無限可能。
不同于70后、80后的職場觀,90后和00后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和工作回報要求都更直接,在這個跳槽時長平均8個月的新職場時代,新生代們對薪酬的定義絕不是簡單的當下能創造的價值等價換算,而是把它當做是企業對自己現在以及未來價值的認可。
應屆生應聘前臺要求月薪2萬的新聞早已不是個例,獵聘網發布的《2019全國各行業中高端人才平均月薪排行榜》中,全國整體平均月薪超過1.7萬。
大企業引進2020年應屆生的普通薪酬標準也是居高不下:騰訊年薪34萬起、阿里年薪31萬起、百度年薪26萬起、美團年薪28萬起、拼多多年薪46萬起、快手年薪34萬起...
可見,畢業薪酬過萬已經是標配的職場環境,只有發展前景,沒有高價薪酬也是萬萬不能俘獲人才的。
李靖25歲出任百度副總裁,郭宇28歲實現財務自由、宣布退休,新生代在職場早就打破需要跟著前輩們的腳步慢慢前行的小白形象。
短短幾年內營業額超過20多個億的韓都衣舍,職工平均年齡24歲;每日優鮮創始人曾斌在公開場合提出“重倉年輕人”的說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意識到未來發展一定是依靠年輕一代,對90后、00后投入更多的管理成本和招募成本。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時代已經來臨,有實力、夠努力、敢創新的新生代,必然是推動企業創新改革的重要力量,“天才少年”項目不只是華為的人才引進手段,更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未來的重要課題。
所以,職場新時代已經來臨,重新定義人才引進標準、打造人才體系的企業管理模式已然開啟,企業家和HRD們,你們真的做好了迎接新生代的全面準備嗎?